巴黎和洛杉矶分别成为 2024 年和 2028 年的奥运会举办城市。这是几十年来,国际奥委会首次同时选出两届奥运会举办城市,这两个城市原本都是申办 2024 年奥运会,但也只有这两个城市参与竞争,于是采用了分配的方案,以减少组织奥运会的成本。
想搞明白这个问题,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奥运会承办城市的筛选规则近年来都有哪些变化。
几十年来,国际奥委会都通过竞争激烈且残酷的流程来遴选主办城市。自1984年洛杉矶举办了一届从组织、宣传、财政各方面都十分成功的奥运会后,各城市都开始更加激烈地争夺奥运会的主办权。就拿2008年奥运会来举例,北京是在与日本大阪、加拿大多伦多、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法国巴黎的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胜出的,更不用说还有其他五个没有进入候选名单的城市了。
以往,各个申办城市竞争激烈,竞相投入数百万美元进行申办活动、演讲和宣传推广,只为能打动国际奥委会的委员。国际奥委会的200多名委员对主办城市的选择都有投票权,他们会对候选城市进行访问,考察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,这时他们往往会受到该城市的奢侈接待以及被赠与昂贵的礼品。
国际奥委会建立了一套结构化流程,以精确的标准来选择每个主办城市,最终的投票通常会在当届奥运会开始前7年进行。但在200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城市遴选中曝出贿赂丑闻之后,由于候选城市提供给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招待受到了质疑,国际奥委会成员便不再被允许访问候选城市。
每个候选城市都将依据一系列重要的标准来被评估,标准包括赛事理念、竞赛场馆、奥运村等设施、国际转播中心、运动员的比赛体验、环境影响、住宿品质和交通、安全和安保等。所有的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对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至关重要,毕竟奥运会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大型活动之一。
举例来说,如果体育场馆、运动员居住的奥运村或转播中心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不合格,那么转播信号可能会被干扰。如果运动员不能顺畅高效地往返于各个训练设施和比赛场馆,那么他们的竞赛表现也可能会受到影响。如果主办城市让游客感觉不安全,或者奥运会期间发生了几起犯罪事件,那么媒体对这种负面情况的关注可能会持续数年。
如果主办城市的酒店没有足够的优质房间,或没有现代化交通设施来迎接、容纳数量巨大的到访游客的话,这些都可能会对奥运会的组织产生负面影响,令主办城市脸上无光。而且新场馆的建设倘若导致了任何污染或森林砍伐的行为,将无法通过国际奥委会最近进一步强化了的环境保护准则。
最近,为了避免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·巴赫所说“落选者过多”的现象再次发生,国际奥委会开始改革奥运主办城市的遴选程序。伊斯坦布尔、马德里等城市申办过几届奥运会都未能成功,它们未来主办奥运会的意愿被极大消解,但巴赫主席已经做出努力以帮助城市保持申办兴趣。
最初的改变包括为有兴趣的申办城市提供协助和建议,以提高他们的标书的质量,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投标成本。鼓励申办城市使用现存场馆设施或建设临时场馆,而非建造费用高昂又难以在奥运会后被持续使用的新场馆。
举例来说,雅典为举办2004年奥运会建造了几个大型室内及室外的体育场馆,不过他们并没有为奥运会结束后的场馆使用方案进行规划。尤其像他们的棒球和垒球场馆,由于这两项运动在希腊并没有强大的传统,奥运会之后这两个场馆被闲置多年。其实他们本可以为特定的运动项目建造临时性场馆,待奥运会结束后将其拆除,在其他地方重新使用。
国际奥委会还放宽了对赛事举办地的要求,根据实际情况,不要求所有赛事都必须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内举办。国际奥委会还努力让主办城市的遴选过程更加透明化,遴选过程的不透明在过去曾饱受非议。
由于主要城市对主办奥运会兴趣的衰退,再加之市民对所在城市申办奥运会的激烈抵制,遴选程序的改革势在必行。在2022年,2024年以及2026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竞标过程中,国际奥委会多次经历十几个申办城市相继中途退出、最终一届奥运会只剩下两个申办城市的困境。举例来说,在有4个城市中